开州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
一、发展优势
1.历史传统。开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唐朝,上世纪50年代以来,一直是川、陕、鄂地区中药材产品的核心集散地。
2.地域优势。开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渝、川、陕、鄂交接地带,是长江经济带、成渝东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,也是国内中药材生产的最佳区域。
3.资源优势。土地资源方面,开州境内60%为山地,尤其是北部山区高海拔区域土地资源丰富,适宜种植优质中药材。品种资源方面,开州现有木香、玄胡、黄连、厚朴等中药材品种1081,常年骨干栽培药材品种300 余个,素有“川东药库”之称。人力资源方面,开州是农业大区、人口大区,总人口169万人,乡村人口100万余人,占重庆市1/20。高海拔区域从事中药材种植农户达60%以上。
4.产业基础。全区发展中药材30余万亩、产量8万余吨、产值10亿元。开州木香、玄胡被评为国家级生产基地,木香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、国家“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”。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22家,成药生产线企业10家,生产中成药50余种,年产片剂31亿粒、颗粒制剂2亿袋、散剂5000万袋。中药材交易配送、中医药康养开始起步发展。
5.平台优势。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、三峡药博会、三峡中药材网等平台搭建,有效助推了中药材全产业链条发展。
6.政策优势。西部大开发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等国家战略,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。
二、下步打算
在下一步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上,一是坚持规划引领,进一步优化中药大健康产业“十四五”规划。二是坚持园区带动,着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园、中药材集散交易园、生物医药加工园、中药康养园建设。三是强化科技支撑,加强与国内外中医药科研院校深度合作,推动三峡中药研究院建设,着力在道地中药材种子资源保护、种植技术、中药材初深加工、中药康养上进行深度研发。四是强化会展推动,持续高质量办好三峡药博会,积极参加国内中医药展会和康养大会,加强交流与合作。五是强化政策保障,将中药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区主导产业培育,在现有产业政策基础上,立足产业发展关键环节、行业痛点,全面梳理,出台更为系统的政策体系,为中药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。六是优化营商环境,围绕中药大健康产业链,在用地、人才、税收、融资等重点环节全方位服务,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发展新引擎。